讨论部分是毕业论文的精华所在,是展现你学术思维高度的关键。很多同学只是重复描述结果,而不会“讨论”。要写好它,只需在写作时不断追问自己以下三个核心问题。
第一问:“我的结果到底意味着什么?”(解释与阐释)
这是讨论的起点,但需要超越结果本身。
不要只复述:避免说“数据显示A组比B组高”。而要说“A组显著高于B组,这一结果表明XX干预措施是有效的...”即,要点明结果背后的含义。
联系核心问题:将你的每一个主要发现,都与引言中提出的研究问题或假设直接挂钩,明确地回答它们。
第二问:“我的结果和世界有何关联?”(对话与定位)
将你的发现放回更广阔的学术背景中,与你的文献综述进行对话。
是否一致?:你的结果是支持了前人经典理论(“本研究结果与Smith (2020)的发现一致...”),还是与之矛盾?
如果不一致,为什么?:如果出现矛盾,这是展现你批判性思维的黄金机会。是样本不同?测量方法改进?还是情境差异?大胆、合理地解释原因,这往往是创新的来源。
第三问:“我的研究边界与未来何在?”(局限与展望)
一个能坦诚反思自身研究局限的作者,反而会赢得更多信任。
主动承认局限性:主动指出研究的局限性(如样本量较小、实验周期短、某个变量未能控制等),并说明这些局限对结果解读可能产生的影响。这体现了你的科学严谨性。
提出未来方向:基于你的发现和局限,自然引出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的方向。这为你的研究画上了一个开放而有前瞻性的句号。
通过回答这“灵魂三问”,你的讨论部分就不再是数据的简单复读机,而是一场充满思辨的、与前辈学者和未来读者的深度对话,极大地提升了论文的学术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