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献综述并非文献的简单堆砌,而是一个严谨的论证过程,旨在为研究建立立论基础。遵循以下四步方法,可系统化地构建一篇逻辑清晰、指向明确的文献综述。
第一步:定义范围,精准检索
在开始前,必须明确文献综述的“边界”。这取决于你的研究问题类型。思辨性研究可将其融入前言,与背景介绍浑然一体;而实证研究(质性或量化)则需设立独立章节,如“文献综述”或“理论基础”,以便系统梳理。关键在于聚焦核心研究问题,避免范围过宽。使用“主题相关”原则,仅筛选与研究直接相关的最重要文献。
第二步:系统梳理,逻辑整合
检索到的文献切忌罗列。应建立它们之间的逻辑关联。常见的组织方式包括:按时间顺序(展示理论发展脉络)、按主题流派(对比不同学术观点)、或按研究方法(分析不同方法得出的结论)。此过程的核心是“批评”前的“综述”,为后续的论证做铺垫。
第三步:深度批评,有据可依
文献批评是体现研究者批判性思维的关键。批评必须基于可靠依据:一是引用已有研究的结论来支持你的判断;二是对原创性批评提供充分的论证(如指出某文献方法论缺陷,需说明为何这是缺陷及其影响)。可通过引文追踪等方法,寻找支持你批评观点的证据。
第四步:指向创新,导出问题
最终,所有文献梳理和批评都必须服务于你的研究。确保批评维度与你的研究创新点(如方法论、理论视角)明确对应。文献综述的结尾应自然推导出当前研究的空白或不足,从而清晰地引出你的研究问题,实现“述-评-立”的逻辑闭环。
通过这四步,文献综述便能从“文献清单”升华为研究的“理论基石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