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献综述是毕业论文的基石,但很多同学把它写成了“文献堆砌”或“读书报告”。一个高分的文献综述,关键在于展现你的分析、整合与批判能力。以下三步,助你构建一个有深度的文献脉络。
第一步:从“罗列”到“对话”
切忌将文献以“A研究了... B发现了...”的方式简单罗列。你需要让不同文献之间“对话”。
按主题分类:不要按作者或时间排序,而是根据研究主题、理论流派、研究方法或争议焦点,将相关文献归类。
建立联系:在介绍每一类文献时,指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、分歧点以及演进关系。使用“与A的观点类似,B也认为...”、“然而,C的研究对A和B的结论提出了挑战...”等连接性语句。
第二步:注入你的“批判性声音”
文献综述的核心是“述评”,既要有“述”,更要有“评”。在介绍完一类文献后,必须附上你的评价。
评价角度:你可以评价这些研究的研究方法是否存在局限?其理论框架是否足以解释当前问题?它们的结论在多大程度上具有普适性?
指向你的研究:最重要的,是说明现有研究的“空白”在哪里。例如:“尽管A和B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,但他们均未关注XX因素的影响,而这正是本研究旨在弥补的缺口。”这样,你的研究必要性就凸显出来了。
第三步:用逻辑结构统领全局
一个清晰的逻辑结构能让你的综述一目了然。在章节开头,用一个段落勾勒出本章的路线图。
万能结构:可以采用“总-分-总”结构。开头总体介绍该领域的研究概况;中间分几个小节(即你分类的主题)详细评述;最后总结现有研究的整体成就与不足,并明确引出你的研究问题。
记住,优秀的文献综述是一个有你个人印记的“学术地图”,它清晰地标明了前人走到了哪里,而你将从何处启程。